出版流程再造亟需顶层设计在互联网技术升级更新和国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以融合出版为抓手的转型升级在出版业发展变革中持续推进。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5G技术的普及也将为出版业融合转型提供更多可能,重塑内容生产流程和增加内容消费模式,是出版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关键问题。
出版与科技的融合,不是新课题,是历史规律。在新技术时代,出版与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融合,是完成“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一任务的基础。对于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产业的出版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对数字内容的智能化理解、处理和操作,充分变革传统的出版流程与模式。
传统出版的业务流程是以纸质图书为主介质的单一的串联式的出版流程。传统出版的生产方式是线性的,出版流程内部的要素也是单一方向地线性排列在产业链上,编辑、印制、发行无法形成可循环的闭环。
这样的生产流程和数字项目策划、产品研发、技术应用、成果转化、运营管理的流程分离,是两种流程、两套程序。这就导致同一个内容版权,出版纸质图书适用一套流程,而生产电子图书、有声出版物等融合出版产品,则需要重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开发,从而造成资源二次投入、成本浪费的局面。因此,传统的出版流程在多媒介融合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严重制约了出版的效率,更无法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需要。
出版是典型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业。从文化角度来看,出版传递的是思想;从科技角度来看,出版传递的是信息。我们参与的流程是信息的表达成为内容,内容的封装成为数据,数据包装成为文献,文献再逆向挖掘、把其中的高级信息知识提炼出来的过程。传统出版单位只是把自己定位在文献那个环节,没有看到我们实际上做的是内容和数据。因此,出版业在融合转型时,畏手畏脚,不敢做。这是我们面临的困境,需要调整。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出版流程再造的问题。
出版流程再造就是对传统出版的观念和规则进行再思考和设计,以求提高组织管理效能、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企业竞争力。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出版流程,其核心依然是内容,包括数字内容的生产流程和拓展内容传播渠道。再造后的出版流程适用性,主要取决于以下要素:
1.使用数字符号统一内容在各环节的标准,从选题策划、作者写作、编辑加工、排版印制到营销发行都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操作,实现数字化内容的深度开发和再利用,消除不必要的格式转换带来的重复加工工作。
2.打破传统的串联方式,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并联模式。与数字化内容相关的元数据使用统一的、开放的平台进行管理,并实现内容和行业数据跨平台互通共享。
3.扩展传播渠道,以用户为中心融合多渠道服务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实现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知识服务、按需印刷、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
4.运用战略思维,推动企业组织重构。不同出版企业的战略定位、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等都有所差异,因此在对出版流程再造时需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切实可行的再造路径。
今年9月11日,习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出版与科技的融合,不是新课题,是历史规律。在新技术时代,出版与信息技术革命成果的融合,是完成“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一任务的基础。实施出版流程再造,实现高效出版、精准出版已成为出版转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重塑出版流程。现在,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已初具雏形,《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多地被应用于数字内容生产、审校纠错、流量预测及管控、运营推荐及人机交互等方面。
人工智能在出版流程的渗透,提高了出版业的整体工作效率,推动了融合出版业态创新。对于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产业的出版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对数字内容的智能化理解、处理和操作,充分变革传统的出版流程与模式。出版流程再造的目标是使得出版单位具备一套先进、完善的数字化、融合化、智能化的生产管理流程,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一个使出版产业链的信息流通更加通畅,解决图书信息重复制作,消除图书申报信息、出版信息、版权信息、产品信息、发行和市场信息孤岛等职能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体系,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共享。利用智能技术,从选题策划开始,优化出版流程各个环节的资源配置,调整内容、载体、传播渠道,从而提高传播效果、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已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
近年来,方正电子与北京印刷学院联合组建“智能审校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的“智能审校系统”,尝试将前沿技术与出版业务相结合,将人工智能融入编校流程,通过从“词汇集的检校、基于规则匹配及相似性算法的检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检校以及基于自然语言技术进行语义层的检校”等不同层级入手,对校对的基本流程进行了优化,使得校对工作的效率有了提升。
二是将顶层设计引入出版流程。传统出版流程化建设缺少顶层设计,呈现系统分散,各自为战的现象,不利于整合出版物信息资源,实现出版物信息“一次加工,全程共享”的要求。
为推动出版流程的智能化再造,建议出版单位以总部为中心建立一套管理系统,各出版单位从选题、编辑、加工、校对、印刷、发行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紧密连接的信息系统,实现各业务、管理环节信息平滑、顺畅,信息充分共享,为各出版社提供数据支持和业务处理平台。通过将选题策划、审校纠错、排版印刷和营销发行推广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加速实现出版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目前,国内部分出版集团,例如广东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安徽出版集团等,已开始尝试从顶层设计再造出版流程。在未进行整体信息化规划前,各单位的信息系统独立引进,缺乏集团层面的统一规划。集团与各单位间无法进行业务数据的交换,集团不能及时掌握各单位业务信息和财务统计数据。各业务单位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互相交换,日常信息管理中,不仅存在大量重复录入、数据复用率低等现象,而且数据可靠性极低。引进专业的出版管理系统后,对各出版单位业务流程进行重构,并与集团办公系统进行对接。在打通系统之间壁垒,各系统数据统一、规范、准确后,引进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三是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出版流程。打通策、采、编、印、发全流程数字化编辑平台,将内容产品、设计理念、业务流程、营销模式等与数字流通体系进行融合,针对用户数据分析,生成用户画像,开发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内容+服务”,创造附加价值并实现精准投送,延长出版产业链。通过出版流程再造、内容资源开发和营销模式创新推进出版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由内容提供者、技术提供者和用户构成的可循环的闭环产业链,为出版单位提供相应的运营服务和支持,从而创新出版资源传播模式,构建新的数字化出版资源传播体系,逐步形成人机交互出版模式,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出版运营生态。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项目中,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黑龙江东北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的多维边疆知识服务产品数据库、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的《大中华寻宝记》融合出版项目等有声读物、游戏、动漫、影视、音乐和增值服务,都让我们看见了出版人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转型升级付出的努力。
习总书记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出版作为一个文化服务行业,应当随着科技的创新而不断地延伸发展。出版业以包容的姿态吸纳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实现流程再造,创新出版产业的生态环境,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和内容营销能力,提升精品出版、精准出版、精细出版的效率和质量,形成可循环的闭环流程。同时创新产业链,为内容赋能,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实现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信根)